一、经营模式
晨农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初步建立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晨农依据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优势,选择在交通、水利方便,水、土、气等各项指标符合优质生产要求的地区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65000多亩,并先后在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楚雄、大理等地建成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本着“主体独立,自愿合作,利益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合同订单的方式把公司、基地、农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农户负责生产,公司负责加工和销售,而基地充当两者的“中介”媒介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公司利用自身靠近市场信息的优势提前对农产品品种、价格进行预测,通过签订合约的形式确定该年度的生产数量、品种及主要品质和技术指标。比如,2009年,晨农在马龙、嵩明、玉溪、牟定、陆良等地新建蔬菜种植基地上万亩,主要以种植甜玉米、西兰花、硬壳豆、宝塔花、白花菜为主。在生产过程中,基地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户实行技术培训、物资采购、生产期间的管理或标准化的生产规程。待农产品收获之后,由基地根据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合约,进行检验、收购,最后由公司进行最终加工和销售。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公司采取“一条龙”方式经营,从育苗、种植,到向农户回收农产品,再到现代化加工、冷藏、运输、出口,皆由公司操作完成。利用这种模式进行基地建设,最大优点是整个生产经营的可控性强,并且可以实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企业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产业化协作关系。
(二)严格质量控制,打响“云菜”品牌
品牌在本质上代表了卖方对买方在产品特征、利益或服务等方面的一贯性承诺。现代市场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来体现的,品牌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是企业的信誉,还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晨农一直秉持着把产品做优的宗旨,坚持树立“优质、健康、生态”的品牌形象。
1.从源头控制蔬菜生产质量。一是设立基地主管专业部门统一规划发展公司基地,制定和实施公司基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设立农技服务中心,成立了农民合作组织和蔬菜协会,专门从事农药、农资产品的购入、农技指导服务工作;三是配置大量既懂生产又懂植保管理的农技专业人员入驻各个基地。调查了解到,晨农在每200-500亩的基地上设立1-2名驻地农技人员。其主要工作是:按照外销蔬菜种植作业指导书和农药残留监控程序,进行标准化的种植管理,重点加强农药的使用监控、农技指导、农户种植技术培训、田间管理记录、原料调拨等植保全程管理。做到了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药供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实施农药残留监控,统一采收加工的“五统一”管理。为了在源头上控制好产品的质量,公司将驻基地技术人员的管控水平直接与其工资水平挂钩,如在后期检测中发现产品质量不过关,可直接追溯驻基地技术管理员,并对其进行经济惩罚。
2.严格产品质量检测。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公司在加大和加快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实验室检测充分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来。调查了解到,公司现已基本建成了高标准、高水平的实验室,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检测技术,配备专业质检人员。通过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气相色谱检测及相关的基地水源等环境检测,一方面满足了公司产品的农残定量检测及微生物检测需要,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利用收集到的研究数据,指导农户用药生产,有效提高农户对于农药使用的正确认识。经过这样的努力,公司目前已被省检验检疫局列入“出口蔬菜一类企业”。
3.进行标准化加工。公司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和《GMP良好操作规范》建有面积约为30000m2的保鲜、速冻、冻干加工厂,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SSOP标准卫生操作程序》进行生产加工。从原料采购验收、分选加工、储藏运输、市场销售等环节都严格控制保证其质量,公司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产品质量自控体系。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严格规范的加工操作程序,应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标准的质量检验检测手段,提升了公司的产品质量,具有完善的产品召回制度和可追溯性。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晨农”牌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晨农”牌保鲜蔬菜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了更大的知名度和信誉,优质的“晨农”蔬菜种苗也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晨农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起步,到今天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的优质农业企业,晨农的发展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依赖科技创新加强质量管理的结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进行1.工厂化育苗。现已建成的现代化育苗场,拥有先进的自动化播种生产线,可以年生产种苗8亿株,经营品种200多个。公司把种苗工厂化生产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缩短了育苗周期。从以前的每年种植1-2季到现在的轮种8次之多,使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得到极大提高。
在选种方面,晨农公司先后从美国、日本、荷兰、以色列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引进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新品种250多个,先在基地培育,然后在全省推广扩大种植面积,将云南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如西亚番茄(本地农民称为“石头番茄”)和西兰花等蔬菜。2013年6月,由晨农公司提供的西生菜、西兰花、西芹、娃娃菜、番茄5个优质品种成功搭载神州十号飞船进入太空。据了解,这些种子进入太空后利用其特有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产生各种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品种。专家表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和空间环境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培养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抗逆性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在产品生产上,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规程和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生产种植,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加工保鲜处理、农药残留检测和质量检测,确保原料和成品符合“绿色”和“无公害”标准。
(四)延伸产业链,开拓市场
晨农除拥有各类蔬菜种植基地20多万亩、年产近20亿株蔬菜种苗的4万多平方米现代化育苗工厂及设备,500多亩钢架温室大棚及现代化喷滴灌和无土栽培设施,3万多平方米的保鲜冷库及标准化的蔬菜加工车间外,蔬菜产品开发由保鲜蔬菜发展到速冻、冻干蔬菜3大系列。公司生产的冻干香葱、蒜片、苦瓜粉、芦荟粉,速冻甜玉米、甜豆米,保鲜西兰花、西生菜、甜豆、彩椒等100多个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坚持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业基础上,晨农公司不断开拓新的产业,形成了集蔬菜种苗培育、生产种植、保鲜加工、速冻速干、物流运输、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新型企业晨农。
晨农公司注重开发农业产业的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休闲功能。调查了解到,2009年,晨农在其种苗场筹资2000万元,建设了云南首个都市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相结合的典型示范园区——晨农生态园。整个园区占地160亩,建设了包括农耕文化科技馆、现代农业展示厅和花卉馆、标准化温室育苗棚、体验采摘区、儿童娱乐区、商务区、住宿区及一系列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晨农生态园是一个集科普、生产、销售、观赏、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以“蔬菜”为核心,集中展示国内外蔬菜高新技术成果,名、特、优新品种,以及云南特有的蔬菜种类的展示园区。其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馆主要展示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农业工具、未来农业等,设置有食用菌栽培架、墙式栽培、长根植物立体栽培、立柱栽培、垂直立架栽培、鱼菜共生式栽培、槽式栽培等多种现代立体农业栽培方式,多空间、立体化地展示现代农业栽培的最高技术。引入各类蔬菜种子种苗在园区内进行试验及展示。农业生态园的建成,不仅宣传、普及传统和现代农业知识,让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充分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体验农业所带来的变化,而且也延伸了企业的产业链。
二、带动效应
凭借多年不断努力,晨农在自身得到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在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发展外向型农业等方面发挥良好的带动效应。
(一)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随着“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晨农通过订单农业、吸纳农民直接间接就业等,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加。
1.实施订单农业。晨农公司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省各州(市、县)建立蔬菜生产基地20余万亩,带动15万农户年均增收4500元以上。此外,企业每年都与农户签订协议,订立保护价格。在收获季节,若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则按市场价格收购,若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则按照保护价收购,此举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2.吸纳农民就业。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目前晨农正式员工1000余人,除此之外,在蔬菜收购旺季,晨农公司还聘请大量的临时工,主要负责蔬菜初加工和包装。目前,晨农的农民工人数达800人左右,每年这部分个人的工资支出达2600多万元。
3.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晨农的发展,相继带动了运输、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为农业龙头企业服务的行业。在晨农的带动下,安宁、呈贡、晋宁等地出现了蔬菜采摘经纪人、运销大户150多人,总收益达2100多万元,有力促进当地农户增收。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渠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增加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收入。
(二)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向农民及时提供生产信息,按照市场信号发展农业生产,要求所带动的农户种什么种多少;要求农户提供符合质量的农产品,从而降低了农户生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优势,向农民提供资金、技术等,降低农户生产的自然风险,并能运用现代化手段推进农业发展。
调查了解到,晨农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发展商品蔬菜,改变农户经济效益较低的作物结构,在提高农户收益的同时,逐步调整优化当地的农业结构。比如2014年,晨农与玉溪市新平县古城街道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向农户提供青花、洋芋、辣椒等种苗,让全村的16个村民小组种起了蔬菜。随后又在当地发展了500亩辣椒、200亩橄榄、500亩青花、300亩蚕豆、1000亩豌豆。村民说:“过去我们22个村民小组都种植烤烟,现在只有6个小组种烤烟,其他全都种起了蔬菜,产品都卖到了东南亚。”的确,2014年之前,当地以种植烤烟为主,但随着控烟政策的收紧,烤烟收入有所下滑,当地村民与晨农合作发展蔬菜种植。如今,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植范围逐渐从坝区向半山区扩展,从4000亩增加到12000亩,产值从900万元增加到5000万余元。社区完成了从单一烤烟种植到多种产业发展的转变,让村民尝到了发展蔬菜产业的甜头。同时,企业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确定农产品的加工与营销,带动了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使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三)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最大程度地吸收、集成、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以提高产出率和产品质量,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科技的推广者和传播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自身的资金、规模、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整合,通过联合、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和个体农户,形成规模效应,使高新技术成果大量进入商品化农业生产,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晨农通过实行蔬菜种植基地“五统一”的管理方式,且引进了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按照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引导农户,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创造优质名牌农产品。
此外,晨农通过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使更多的新成果、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比如,在新品种繁育过程中,将品种繁育规范成套技术传授给繁育基地的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在新品种推广过程中,通过培训将设施工程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传授给农民,晨农因此成为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的主体。
(四)带动区域农业外向型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户的小规模经营很难打入国际市场,而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组织农民进入国际市场的中介性经营主体单元或者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延伸者,由于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容易得到外商的认可。晨农公司多年以来坚持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业,坚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稳步发展,逐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蔬菜产品开发由保鲜蔬菜发展到速冻、冻干蔬菜三大系列。公司生产的冻干香葱、蒜片、苦瓜粉、芦荟粉,速冻甜玉米、甜豆米,保鲜西兰花、西生菜、甜豆、彩椒等100多个产品销往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阿联酋、越南等国家,国内销往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郑州、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形成销售网络,自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以来,累计出口创汇1.5亿美元。
晨农公司通过品牌战略把区域特色农产品推向国际国内市场,通过引导广大农户按国际标准运作和发展,把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国际国内大市场有机联系起来,使得农户因其农产品出口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晨农公司除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还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